量子信息、聚变能源、深空探测 安徽积极推进三大科创引领高地建设
9月27日,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在合肥开幕。会议听取了省科学技术厅厅长赵明受省政府委托作的关于安徽省三大科创引领高地建设情况的报告。
报告指出,近年来,我省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坚决下好创新“先手棋”,努力打造“量子信息、聚变能源、深空探测”三大科创引领高地,为国家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了安徽力量。
量子信息科创引领高地
我省努力抢占量子信息科技制高点,谋划打造全球量子科学中心、国家量子科技和产业中心,建设国际首个规模化城域量子通信网络,实现国际规模最大的量子比特纠缠态制备,国际首次百公里级自由空间高精度时间频率传递实验达到世界最优水平。
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国家实验室全国首个挂牌,总平台、总链长作用充分发挥,成为国家实验室建设的标杆。空地一体量子精密测量实验设施投资概算获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即将开工建设。打造支撑引领量子科技与产业创新发展的战略科技力量,建设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等12个省级及以上创新平台。
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设立省级量子科技仪器专项,系统开展量子科技上游仪器设备研发攻关。在省科技创新攻坚计划中单列量子信息领域,实施一批重点项目。研制超导量子计算原型机“祖冲之二号”和“九章三号”,巩固我国在超导和光量子两条量子计算技术路线上的国际领先地位。“量子计算用国产极低温稀释制冷机”项目孵化落地。积极谋划实施天地一体量子通信网络应用等重大应用工程。量子测量在时间频率传递、冷原子干涉重力仪等若干方向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相关成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次、二等奖2次,4次入选《自然》《科学》杂志评选的年度国际十大科技进展、15次入选国际物理学重大进展。
加快量子未来产业培育。建设国盾量子科技园、国仪量子科仪谷等专业园区,挂牌首个国家级量子信息未来产业科技园区。成立量子科技产业研究院,推动合肥实验室前沿科技成果“沿途下蛋”。支持合肥气象量子技术应用研究中心挂牌成立,推动合肥实验室与中国气象局开展战略合作。注册资本30亿元的中电信量子集团在合肥正式成立。延伸布局量子产业相关设备、器件、材料等方向,涌现出一批以国盾量子、本源量子、国仪量子为代表的国内技术领先的量子企业70余家,数量居全国首位。
聚变能源科创引领高地
安徽依托大科学装置集群开展技术攻关,稳态高约束模式运行时长等打破多项世界纪录,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项目有望在全球率先实现演示聚变能发电。
建设聚变系列大科学装置集群。持续支持全超导托卡马克(EAST)装置性能提升,加快建设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项目,形成覆盖科学研究、工程集成、原型装置的磁约束核聚变大科学装置集群。连续突破等离子体精确稳定控制、高场超导磁体制备等重大关键核心技术,先后创造1.2亿度101秒、超级I模1056秒、稳态高约束模式运行403秒等一系列世界纪录。参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ITER),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院等离子体所团队承担了我国ITER采购包近75%份额。
加速推进聚变能源产业化和应用。努力打造较为完备的聚变产业链供应体系,集聚曦合超导、聚能电物理等聚变能源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近40家。依托聚变系列大科学装置,培育了中科离子等一批高新技术企业。根据需求精准招引相关产业链企业,成功落地上合超导、夸父超导等企业,打造合肥超导产业集群。中科离子成功研制世界上最紧凑型超导回旋质子治疗系统,中科太赫兹研制的主动式太赫兹成像安检系统技术国内领先。
构建聚变能源产业生态。出台《以创新模式加速推进聚变能商业应用战略行动计划(2022—2035年)》《关于支持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项目建设若干举措》等文件,从园区建设、技术攻关、项目融资、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全方位支持。印发《关于支持建设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的意见》,探索社会资本支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的安徽模式,布局全超导托卡马克实验装置等大科学装置,总投资超200亿元。建立聚变产业商业联盟,吸引中国一重、上海电气、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知名企业、科研院校和服务机构加入,理事成员单位达156家。
深空探测科创引领高地
深空探测全国重点实验室进入实质运行,积极参与探月工程四期鹊桥二号中继星任务和嫦娥六号任务工作,天都一号、二号地月通导技术试验星搭载鹊桥二号成功发射。
积极探索前沿技术。深空探测实验室集聚以8名院士、8名国家重大工程总师为核心的领军人才,杰青等50余名高端骨干人才,开展大规模联合攻关,联合中国科大、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等单位共同研制“墨子”巡天望远镜,有力支撑了近地小行星监测预警体系论证建设。开展月壤熔融成型方案研究,研制了国际首台原理样机,有力支撑嫦娥八号任务月面原位资源利用试验装置实施方案论证。首次给出我国自主高分辨率火星空间磁场环境模型,证实了太阳风暴加速火星离子的逃逸过程。
努力构建产业体系。建设中国科大深空探测学院,规划建设全国首个深空科学城,打造深空探测、商业航天、卫星运营、低空经济的产业立体生态,形成覆盖设计、制造、集成及信息服务的产业链条。组建“安徽空天母基金”,会同方正和生等知名企业和机构,加速组建商业化基金,打造空天信息产业“基金丛林”。带动吸引十方星链中继卫星、航天联志、昊盛集团等一批商业航天公司和项目落户,集聚亿航智能、航天宏图等规模以上企业164家,2023年产业规模近700亿元。
拓展应用场景赋能产业发展。积极推动场景创新,开通无人机医疗物资配送、轨道巡检等7大类场景,推进高速长航时巡检、载客观光文旅等十余类应用场景落地。航天宏图、若森智能等企业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数据,为自然资源、智慧城市、生态环境等行业提供系统化解决方案。建设全国首批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加快打造“传统通航+新质生产力”全场景应用,实现不出园区即可生产一架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通航飞机。
下一步,安徽将坚持全省上下“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走出一条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的高质量发展之路。(记者 汪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