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淮北市委员会九届第二次会议第117号“关于加快我市食品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案办理情况答复

浏览次数: 作者:淮北市科学技术局 发布时间:2014-06-20 00:00 字号:

民建市委会:

在接办《关于加快我市食品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案后,市科技局高度重视,局党组为此多次召开专门会议,研究议案提出的相关问题,认为该提案对我市食品产业发展、创新情况调研充分,存在的问题分析准确,提出的建议中肯且切实可行。该提案对提升我市食品产业科技创新水平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具有现实可操作性,也切合市委、市政府提出的 “精良产业”发展战略,是促进我市科技发展的一份不可多得的提案。我局根据提案建议并结合我市科技发展实际,认真制定提案办理方案,切实落实提案办理具体措施。现将提案办理情况汇报如下:

一、关于“加强创新研发体系建设,突出原始创新能力培育”。加强科技创新和企业研发能力建设,是提升我市食品产业发展层次的关键。如同提案指出的:要组建完善的自主食品研发团队,建立协调科技创新机制,加快发展民办食品和农业科研机构创新团队,我市科技工作强化“产学研”合作,注重培养科技人才和科技创新团队,培育发展企业研发机构,促进食品产业的发展。具体落实措施如下:

1、建立协同创新机制,推进产学研合作。加强产学研合作,集聚人才、技术、项目、资金、信息等科技创新要素,是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促进食品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宏观层面上,市政府与中国农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高等院校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2014年5月29日与淮北师范大学签订“深化科技合作协议书”,按照“优势互补、共谋发展、互利互惠、实现共赢”原则,成立“科技服务地方经济办公室”,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加快协调创新步伐,在重点实验室、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大学科技园、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人才创业和科技人才服务等方面,共同推动企业高校合作,服务我市经济发展。今年3月我局与上海市技术交易所合作,签署 “上海市技术交易所与市科技局共建淮北协同创新中心”合作协议,同时,组织科宝生物等6家企业参加上海食品技术产学研对接会,筛选与上海市高校、科研院所及民营企业合作项目21个。工作层面上,一是组织开展“百名教授百企行、百家企业联院校”活动。根据不同企业需求,为企业牵线搭桥,帮助企业与国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科技合作。 按照一个人才实施一个项目,催生一个企业,发展一个产业的思路,结合我市现代农业和食品产业发展前景,重点推进与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江南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合作,共建研发机构,引进教授、专家和技术,转化农业科技成果。同时,加强与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科技交流,汇集技术、市场信息,多形式多层次的把科技创新要素植入食品产业的发展。我市与中农大、安农大、合工大等8所高校、科研院所签订了产学研战略合作协议。凤凰山食品经济开发区引进瑞典燕麦生产技术成果,投资1.5亿元成立了安徽天燕食品有限公司;思朗食品、宝迪、鑫乐源、曦强乳业、康宏园食品、冉邦生物、远创现代农业等企业与安农大、合工大、浙江大学、南京大学、江南大学、中国农科院、安徽农科院等高校、院所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我市有106家企业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260多项。二是开展企业科技特派员基层创业行动。先后引进省内外22所高校、科研院所的31名教授、博士科技特派员,进行技术研发、转化科技成果、解决企业技术难题,达成产学研合作协议67项,促进科技与经济、人才与项目的有机结合。涌现出一批科技特派员活动成效显著的典型,如安徽农业大学王志耕教授与安徽神华公司、中国农大吴有标教授与三和诺公司等。

后续产学研工作,我们已根据全市主导产业发展和条件基础,制定出详细规划和措施,在北京、上海、江浙和我省选择知名高校院所,开展深度产学研工作,以求我市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有大的提升。

2、支持企业“三站二中心一室”建设。强化部门合作,积极推进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研究生工作站、工程中心、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建设,增强对科技人才的吸纳承载能力。涉农企业中,中润生物建立了院士工作站,宝迪建立了博士后工作站,有6家涉农企业建立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3、培育科技人才和科技创新团队。建立科技人才专家库,设立科技人才培养基金专项,依托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倾斜支持高学历、高素质、有创新创业精神的科技人才,培养科技领军人才和科技创新团队。宝迪公司、中润生物、县农科所、五铺农场等4家涉农企业评为市 “555”产业创新团队。

二、关于“加强创新应用体系建设,突出企业主体作用发挥”。围绕企业科技创新,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突出推进企业主体、创新载体和产学研一体“三体”建设。具体落实措施如下:

1、加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和产业基地建设。以口子、百善、凤凰山、宝迪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重点,积极培育发展农业科技园区和濉溪县粮食种植及畜禽养殖、相山区食用菌及农副产品深加工、烈山区石榴、杜集区蔬菜等特色农业产业化基地,辐射、带动全市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构建完善的食品产业链条。目前,我市经国家或省认定的农业科技园区及特色产业基地35个,农业科技园区12个。2012年10月,烈山区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获得批准,2013年12月,依托凤凰山食品经济开发区,建立了安徽淮北凤凰山农业科技园区。农业科技园区和产业基地的建设,为农业新技术的应用、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发挥了承载、辐射和示范作用。

2、加强农业高端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为实现我市食品产业发展量的扩展和质的提升,强化科技支撑,推进现代食品加工技术研究院建设。强化协同创新,宝迪公司建立了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科宝生物与清华大学联合共建“多糖化学品研发中心”。2013年4月,中国农业大学淮北实验站暨中国农业大学(淮北)黄淮海地区食品工业研发中心正式揭牌运行。

3、加强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依托骨干企业,引导支持企业加强与大学和科研院所共建研发机构,推动企业创新条件和能力建设,提升企业科技创新水平。认定康宏园 “肉制品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恩彼饲料“动物蛋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涉农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家,其中省级1家—“安徽省专用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市级11家。

4、实施“四型”企业培育行动。围绕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科技“小巨人”的“四型”企业,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意识,并在项目、资金、政策和服务上给予重点扶持,开展“四型”企业培育,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目前,涉农高新技术企业6家、创新型企业12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7家,培育科技“小巨人”35家。

三、关于“加强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突出科技资源共享”。

该意见切合农村科技、经济发展和企业需求,对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意义。工作中,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1、重点推进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以农民为主体,以企业为载体,创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和农村科技服务机制,培育一批服务专业化、发展规模化的农业科技服务机构。现在,我市涉农科研机构9家,农业科技专家大院、龙头企业技术创新中心、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合作社)、农村区域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农村信息化基地、星火培训基地等农村科技服务组织66家,面向农业、农村和农民,开展技术研发、试验示范、技术培训、技术推广和信息服务,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2、加强农村信息化平台建设。围绕美好乡村建设总体要求,着力打造“数字乡村、智慧农业”,加快全市农村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加速农业科技信息的传播、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和先进实用技术的转移,促进农村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推进濉溪县安徽省农村信息化示范县建设,建成五沟镇北湖南村、百善镇黄新庄村、双堆集镇芦沟村、刘桥镇前吕楼村4个村级综合信息服务站和淮北市禽业协会、明峰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2个村级专业信息服务站。今年,濉溪县又续建5个村级综合信息服务站,烈山区安徽省农村信息化示范区已启动建设。

此外,我市生产力促进中心与“上海技术交易所”共建淮北协同创新中心,信息量丰富,服务手段先进,兼具科技合作交流、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中介服务、专利代理等综合服务功能,已面向社会开展科技服务,成效较好。发展社会化的中介服务组织是现实发展的需要,也是我们工作努力的一个方面,今后会继续大力培育和发展科技中介服务组织,服务我市经济社会发展。

3、实行“科技专员”制度。在创新型企业、高新企业中开展“科技专员”行动,要求每个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确定一名“科技专员”,负责协调自主创新政策落实、项目管理和产学研合作事项,目标是将“科技专员”培养成为自主创新政策、熟悉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技术信息传递、对口大学及院所协调的高级复合人才,培养一支专业化科技专员队伍,建立政府服务企业的纽带和桥梁。

四、关于“加强创新支撑条件建设,突出政策和资金引导”。具体落实情况如下:

1、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近几年,为鼓励科技创新,市委 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淮北市推进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工作若干政策措施》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今年4月28日,制定出台了《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意见》,明确责任,量化指标,实施产业升级、创新主体培育、创新载体建设、产学研合作、知识产权示范、科技金融结合、创新人才支撑、创新环境优化等工程,全面推进我市的科技创新,引领经济社会发展。为大力发展食品产业,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促进现代农业和食品工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为激励科技人才创新创业,修订实施了《淮北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有小麦、大豆育种技术两个项目获得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2、加大科技投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近两年,市县(区)财政提高科技投入强度,引导和支持企业科技创新活动。市财政年度科技计划项目经费1000万元,政策兑现经费3000多万元。从财政科技经费的投向看,主要用于支持企业科技创新,尤其是政策兑现经费,主要用于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新技术产品、技术研发机构建设、发明专利申报、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等方面。在科技计划立项上,把企业成果是否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学研合作等作为申报立项的要件,导向和推动科技创新。并通过政府项目资金,引导企业和社会资金的跟进投入;出台《淮北市专利质押贷款工作暂行办法》,探索科技担保、科技贷款等科技与金融结合的有效途径,促进多元化投入机制的形成。

3、优化服务环境,提高工作效能。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培育崇尚创新、宽容失败、开放包容的创新文化。加强各项工作制度建设,规范服务行为,简化工作程序,提高办事效率。科技计划项目实行网上申报,科技奖励推行网上评审,接受社会监督,提高工作的透明度和社会知晓率,为科技创新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提供优质的服务。

以上是结合提案提出的意见,报告相关工作情况。今后,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进一步落实提案的各项意见建议,着力科技创新平台和载体建设、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推进产学研合作,加强服务手段和能力建设,促进我市的科技创新,促进食品产业大的提升,促进精良产业发展,服务精致淮北建设。

 

办复类别:B

联系单位:淮北市科技局

联系电话:0561—3895612  李华

抄    送:市政协提案委员会

          市政府督查室

 

 

                                                                            2014年6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