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全市科技创新工作情况报告的审议意见》办理情况的答复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市科学技术局 发布时间:2020-10-26 09:56 字号:

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

市科技局收到市政府办公室转来的《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全市科技创新工作情况报告的审议意见》后,高度重视,安排专人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完善科技创新机制,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的建议

建立和完善科技创新工作的协调机制、激励机制,加大科技创新政策的落实力度,增强企业自主创新的内在动力。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在全社会真正形成有利于科技创新的浓厚氛围,为科技创新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

(一)制定实施《淮北市进一步加大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实施方案》。贯彻落实省关于引导全社会加大研发投入的意见,制定我市引导全社会加大研发投入的制度、激励政策和工作方案。采取得力措施,分解任务目标,明确工作重点,进一步加大政府引导全社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部门、县区形成合力,充分激发企业和高校、科研机构加大研发投入的积极性,确保R&D经费支出、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稳步增长,进一步增强科技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到2020年底,全市R&D投入强度达到1.67%。到2025年,R&D投入显著增长,R&D投入结构更加优化,科技创新综合实力明显提升。

(二)制定和实施《淮北市高新技术企业倍增三年行动实施意见20202022年)》。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围绕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质增效,聚焦“四基一高一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依托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双创”基地等载体产业链支撑功能,以“加强服务保持存量、转型升级挖潜增量、招大引强扩充数量、政策引导提升质量、产业整合壮大总量”为路径,实行一年“打基础”、二年“求突破”、三年“大发展”,坚决打好“高企三年倍增”攻坚战,实现高企数量和质量的双提升。数量倍增。2020-2022年,每年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50家、高企40家。到2022年底,全市备案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80家以上、认定高企230家以上,加快形成以高企引领高新技术产业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质量提升。2022年,培育具有高成长性的高企100家以上,34家企业进入全省高新技术企业百强行列。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幅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3个百分点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增长10个百分点,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

(三)抓好政策落实,加大企业科技创新支持力度。严格按照国家、省、市支持政策的要求,对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科技重大专项、科技人才团队引进等先行补助。认真落实企业研发经费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等优惠政策,对政策落实中企业遇到的问题、难题,认真开展调研,切实加以解决。按照“放管服”改革要求,深入开展“四送一服”活动,营造创新创业和营商最优环境。

二、关于“强化创新创业平台建设,提升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管理水平”的建议

(一)借鉴发达地区经验,提升管理水平。针对我市双创平台实际建设情况,邀请创业导师等相关专家组成“专家小组”,对众创空间、孵化器运营中常见的问题给出指导和建议。专家运用多种形式同孵化器、众创空间开展交流,及时介绍发达地区最新的孵化器、众创空间运营经验及做法。积极和省科技厅沟通,根据我市科创工作的短板及现状,针对性的请省厅协助推荐一批孵化器、众创空间以供参考学习。组织县区科技部门分管领导及各孵化器、众创空间负责人到合肥等地开展双创平台建设学习考察,使我市孵化器、众创空间在建设方面能够对标国家、省管理办法、补差补缺,提升孵化器、众创空间管理水平,引领我市双创工作向更高层次看齐。

(二)依托产业优势,建设双创平台。进一步加快陶铝新材料的产业化推广和应用,依托陶铝产业技术研究院打造高新区陶铝产业孵化器,提升淮北市铝基产业规模和产业层次。依托淮北师范大学打造淮师大滨湖众创空间,在发挥产学研合作优势、促进高校科研能力成果转化方面为其他孵化器和众创空间提供新的典范样本。依托烈山区宝创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对入驻企业进行创业指导,培育形成电子商务产业集群。

(三)落实各项政策,加大支持力度。落实各类奖补政策,对申报更高层级的双创平台,进行专题培训和指导。全程跟踪申报工作,及时与省科技厅汇报,争取支持。使我市双创平台在数量和质量上有更大的提高。

三、关于“推动企业建立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管理模式,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建议

(一)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创新管理模式。进一步强化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从机制上推动其实现持续性的技术创新。引导创新资源更多地向企业集聚,建立健全企业主导产业技术研究的体制机制,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和成果转化以及在创新目标、资源配置、组织实施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引导企业制定相关制度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的自主权,提升科研人员的获得感,激发科研人员的活力。不断加大对企业创新的支持力度,积极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联合创新,加强企业长期技术能力的培育,加大研发投入,促进产品结构调整,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加大创新支持力度,推动基地建设。积极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联合创新,围绕“四基一高一大”重点支持企业公共技术研发平台、技术研发中心、成果转化基地的建设。进一步发挥企业研发机构在推动研发、成果转化、人才集聚、产业创新等方面的作用。充分发挥企业主观能动性,让“要我创新”向“我要创新”转变。“一室一中心”建设方面,积极协助“安徽省陶铝产业技术研究院”申报省技术创新中心,创建安徽华润金蟾生物医药重点实验室。支持17工程技术中心、3家企业工程实验室、44家企业技术中心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中发挥作用。

(三)提高服务企业水平,促进成果转化。充分利用长三角一体化科技创新体系,积极培育企业创新意识,促进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加强联系,发挥高校、科研院所的优势,做好产学研合作。拓宽企业融资渠道等方式,解决好企业科技创新中的资金问题,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资金支撑,降低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风险。完善科技中介体系建设,提高以市科技服务业协会为骨干的中介机构的服务、评估、经纪和咨询等水平,为企业提供社会化、专业化服务。

四、关于“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发挥政府引导作用,为科技创新提供必要的财力保证”建议

进一步发挥政府投入资金的引导作用,用足用好国家科技政策,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强化企业科技投入的主体责任和地位,加大对企业增强自主创新研发经费投入的鼓励和支持力度。积极拓宽科技资金投融资渠道,形成多元化投资主体,建立稳定的科技创新投入保障机制,并确保重点投入逐年有所增长。

(一)开展企业研发投入考核活动。组织开展企业研发投入评比表彰,根据R&D经费支出、R&D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研发经费加计扣除情况,每年择优补助30家规上企业,分别给予每家20万元奖励,奖励资金用于实施研发项目。

(二)加强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推动高新技术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农业龙头企业和特级建筑企业等建立研发机构开展研发活动。对R&D经费支出强度高于上一年度全市平均水平的企业,优先支持申报各级计划项目和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业设计中心、新型研发机构等研发平台。将R&D经费支出强度纳入对研发平台的考核内容。

(三)建立健全企业研发制度。鼓励企业建立研发准备金制度。指导企业建立健全研发费用辅助账或专账,推动项目研发投入的单独列账、单独核算。对建立研发准备金制度、财务管理规范的企业,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科技项目申报方面予以优先支持。

(四)加大财政科技资金支持。2020年以来,已落实市级科技计划专项资金652万元,争取省及科技部科技计划项目资金1690万元。下一步,将重点落实省支持科技创新政策配套资金、市级科技重大专项资金和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若干政策资金配套。全年落实财政资金预计4000万元以上。

特此报告。

 

 

202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