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市科学技术局(外国专家局)2020年工作总结及2021年工作安排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市科学技术局 发布时间:2021-04-20 09:31 字号:

2020年,市科技局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创新发展,工作稳中有进。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60家,高企总数达到150家;市高新区争创国家高新区方案已经国务院批转科技部办理;源创客科技企业孵化器获批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获批陶铝新材料安徽省技术创新中心;实施市级以上科技重大专项30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幅13.4%,全省排名第11;完成科技成果登记345项,企业技术合同吸纳额22.81 亿元,增幅全省第3位

一、2020年主要工作情况

一是常态化推进科技防疫工作。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科技创新,制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科技创新工作分类分级安全监管工作清单《淮北市科技局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强化科技创新工作的若干措施》(淮科〔20201号),印发《关于下达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应急科技攻关计划的通知》(淮科秘〔20207号),立项疫情防控科研攻关专项5及时兑现政策奖补项目资金1376余万元。开通“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办理绿色通道,申报并获批科技部“科技助力经济2020重点研发项目1

二是积极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编印《创新型城市建设工作报告》、《创新型城市建设工作手册》、《创新型城市建设2020年工作要点》。组织实施市级以上科技重大专项30项,其中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1项,省科技厅重大科技专项13项,市级科技重大专16项,市级科技重大专项财政投入1500万元。全社会研发投入完成16.74亿元,同比增长22.6%研发经费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55%

三是持续发力高新技术发展。印发《淮北市高新技术企业三年倍增行动方案(20202022年)》并深入组织实施,通过征集“卡脖子”工程科技项目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指导企业挖掘发明专利、帮助企业规范财务管理等举措,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0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150指导企业对标高新技术产业统计目录,加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统计工作完成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幅13.4%,全省排名第11位。

四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推进省成果转化资金淮北子资金建设。强化技术合同、科技成果登记业务培训和工作指导。做好安徽省科技进步奖申报咨询答疑、材料审核、把关推荐、评审服务工作。加强高科技成果宣传展示,陶铝新材料等12件高科技成果入驻安徽省创新馆。2020年获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5个。立项省成果转化科技重大专项3项。登记科技成果345 ,完成企业技术合同吸纳额22.81 亿元,增幅全省第3

五是加强创新平台机构建设。以争创省级、国家级“双创”品牌为抓手,扎实推进“双创”平台服务质量提升行动。组织开展“双创”平台运营管理外出考察培训,加强“双创”平台绩效考核。强化省技术创新中心争创工作。开展市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梳理、复核、评估,推进创新平台机构建设。2020年备案国家众创空间1家,认定国家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获批陶铝新材料安徽省技术创新中心,获评省优秀“双创”平台2家,梳理复核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8家,新备案17家。

六是扎实推进产学研合作着力提升协同创新能力,深化中科院、上海交大合作,支持理士电源与南开大学共建先进能源研究院淮师大与相山区共建大学科技园、与煤化工基地共建煤化工研究院。召开淮北市“四送一服”双千工程产学研对接会。依托省重点研发项目,支持临涣焦化与安徽大学开展联合攻关。组织开展“百家高企走进淮师大活动”,搭建淮师大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平台。2020年,我市科技型企业与46所高校院所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119项。

二、工作亮点

   1.安徽陶铝新材料研究院建成省技术创新中心。安徽陶铝新材料研究院,具有研发及检测场地4200余平方米,有研发人员93人,其中高层次科研人员50余人,博士28人,拥有陶铝新材料领域授权发明专利7项,承担科技部“科技助力经济2020”专项、省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项目、省“三重一创”重大工程项目、省重大科技专项等国家、省重大科研项目 30 余项,有研发、检测仪器设备140余台套,主持制定《增材制造用硼化钛颗粒增强铝合金粉》国家标准1项,2019年研发经费投入1238万元。开发陶铝新材料应用系列高科技产品及生产制作工艺20余项。11月12日 ,陶铝新材料安徽省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可行性方案通过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论证,为我市首家安徽省技术创新中心。

2.源创客获国家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源创客科技企业孵化器2016年建成运营,占地130亩,其中孵化运营面积15000平方米,自建成以来,累计孵化企业102家,毕业企业23  家。孵化企业中获批国家发明专利 28 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企业 1 家。现有在孵科技型企业54家,解决就业800多人。先后被认定为安徽省科技企业孵化器、安徽省科技服务业集聚区、安徽省小微企业创业基地,逐步形成“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为一体的孵化链条。2020年11月源创客科技企业孵化器申报国家级孵化器通过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现场考核评估,2021年初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科技企业孵化器。

目前存在问题

一是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滞后,核心技术有效供给不足。

二是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能力不强,创新创业发展不足。

三是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建设项目较少,示范带动效应不

足。

四是双创平台、创新基地要素支撑能力弱,科技成果转化不

足。

五是创新主体实力不强,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不足。

2021工作安排

总体思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市委八届十三次全会决策部署,把握新阶段、贯彻新理念、融入新格局,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坚持“四个面向”,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推进高水平创新型城市建设为主线,以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科技成果转化为重点,以强化创新主体培育、创新载体建设、创新平台提质为抓手,在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引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创新体制机制优化、区域协同创新能力方面实现突破,全面提升科技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

发展目标:全市全社会研发(R&D)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67%;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8.5%,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200家;企业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12%;实施省市科技重大专项30项;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5个;争创国家“双创平台”2家、省重点实验室1家。

重点工作:

一是科学编制“十四五”发展规划全面评估十三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执行情况科学把握当前形势和未来科技创新发展趋势,明确“十四五”市科技创新发展重大思路、重大任务、重点项目、重点工程、重要举措、重要改革。适时修订完善全市支持科技创新发展的若干政策,充分发挥政策支持创新发展效应。

二是聚焦聚力创新能力建设加强陶铝新材料省技术创新中心建设,争创中药配方颗粒省重点实验室支持依托优势骨干企业,联合知名科研院所,组建煤化工、电子信息、新能源电池、生物医药等新型产业研究院,争创省重点实验室1家

三是激发市场主体创新活力组织实施《高企创建三年倍增行动计划》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确保180家、200指导企业完善科技创新基础工作,建立从高企培育到高企成功获批全过程的指导服务机制加强统计调度,实现高产增长6%以上

四是加大研发投入发挥科技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政策兑现项目等财政资金对产业发展和企业研发投入的导向和拉动作用R&D经费占GDP的比重达到1.67%

五是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围绕“四基一高一大”产业链强链、链、升链,部署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组织实施市级以上科技研发项目30项以上

六是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加强科技人才团队项目建设积极引导产业资本与高层次科技团队成果有效对接,引进高层次科技团队项目5。加强产学研合作,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30。开展双创平台质量提升行动,争创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实现技术合同交易额12%以上增长

七是统筹推进创新载体建设。加强国家级高新区创建工作推进绿金科创大走廊建设做好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梳理复核工作。支持园区围绕主导产业,开展大院大所合作,组建主导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协同创新平台。加强科技扶贫工作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发展。发挥科技特派员助力科技扶贫、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发展作用。

 

 

2021年1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