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市科技局2022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安排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市科学技术局 发布时间:2022-07-12 15:58 字号:


2022年上半年,市科技局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年度目标管理任务,坚持“抓项目、促投入,育高企、强主体,推合作、助转化,建平台、聚人才,优服务、促振兴”,全市科技创新发展稳中有进。立项省重大科技项目3项、省重点研究与开发项目2项,推荐并经省科技厅专家评审“揭榜挂帅”项目获张榜2项,凝练征集市“张榜挂帅”项目18项;至5月底,备案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66家,第一批推荐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12家,实施产学研合作及联合研发项目80项 ,登记科技成果442项,完成技术合同吸纳额50亿元,输出额11亿元。备案国家众创空间1家,培育省重点实验室2家、省技术创新中心1家。预计上半年全社会研发(R&D)经费占比、高新技术企业数、企业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等纳入省政府考核的指标,可超额完成序时进度。

一、上半年工作情况

1.抓项目,促投入。围绕“五群十链”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部署创新链。邀请省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专家,举办科技项目凝练专题培训会议,支持企业引进高校院所科研人才、借力研发仪器设备、发挥企业自身技术产业市场优势,联合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坚,申报承担省、市科技项目。印发《关于开展淮北市科技重大专项“揭榜挂帅”类项目工作的通知》(淮科秘〔2022〕30 号)和《关于组织征集2022年淮北市科技重大专项“揭榜挂帅”类项目需求的通知》(淮科秘〔2022〕31号),启动市科技重大专项“揭榜挂帅”类项目组织申报工作。至五月底,立项省重大科技项目3项、省重点研究与开发项目2项,推荐并经省科技厅专家评审“揭榜挂帅”项目获张榜2项,凝练征集市“张榜挂帅”项目18项。争取省科技研发资金440万元。

加强企业研发投入奖补政策宣传工作,采取项目带动、企业研发投入“双十强”评比奖补等措施,激励全社会加大科技创新研发投入。深入县区、园区,组织开展研发投入奖补政策及归集统计专题培训6场次,培训科技型企业负责人218人次,走访调研淮矿集团、恒源煤电、淮海集团、理士电源等重点企业20余家,现场宣传科技创新支持政策,指导加强科技研发项目凝练、立项及研发投入统计基础工作。启动企业研发投入“双十强”评比及省补助资金项目评审工作,对R&D经费支出排名前10名、R&D经费支出强度排名前10名的20家企业,拟给予每家资金20万元奖励。

2.育高企,强主体。持续落实《高新技术企业三年倍增行动方案(2020-2022)》,加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作督查、调度。上半年分县区、园区召开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专题分析、调度会5次。采取优化科技营商环境宣传、落实高新技术企业三年倍增奖补政策等措施,强化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帮扶,指导企业从成长性、知识产权、科技项目、研发人才、成果转化等方面,制定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计划。联合市财政局、税务局印发2022年度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工作通知,及时启动2022年高企申报工作,从省高新技术企业评审专家库抽取专家42人,对131家第一批申报的高新技术企业申报资料进行专家评审、涉企数据核查。认真做好2021年度“高新技术企业三年倍增方案”政策奖补兑现工作,完成拟兑现奖补项目资料审核、部门意见征集,拟兑现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认定政策奖补资金2802万元。

3.推合作,助转化。深度推进产学研合作。组团赴安徽大学落实市校战略合作协议,围绕我市重点产业发展需要、骨干企业技术需求,积极对接安徽大学组建专家、博士团来淮精准对接产学研协同创新。邀请中国矿大国家大学科技园、江苏淮海技术产权交易中心等来淮考察洽谈科创中心创新创业载体建设合作事宜。推动开展“同心科创工程”,收集生命健康、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和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人工智能等多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26项。举办中国(安徽)科交会科技成果对接路演淮北专场活动,宣传推介我市科技成果转化支持政策,安徽科宝生物工程等5家企业进行成果路演,推进技术需求、成果转化与产业发展、金融服务对接。以创建省级、国家级“双创平台”备案、认定为抓手,促进我市“双创平台”优化服务、提质增效,上半年,备案国家众创空间1家,推荐备案省众创空间1家,目前全市“双创平台”14家,在孵企业647家。加强科技成果登记、技术合同交易工作督查、调度,至5月底,全市完成吸纳企业技术合同成交额50亿元、输出额11亿元,登记科技成果442项,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80项。

4.建平台,聚人才。借助市人大常委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调研督查,全面调研了解全市126家科技创新平台运营现状,重点调研了解安徽矿机、上海交大安徽(淮北)陶铝新材料研究院、华润金蟾、德兰和创生物科技、三丰肥业、力普拉斯及市科创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运营、技术研发、人才招引、成果转化、产业支撑能力等情况,分析全市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运营存在问题、制约因素,探索下步政策支持、加快建设工作建议。持续推进1家省技术创新中心、2家省重点实验室创建工作,支持先进高分子材料、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安徽大学淮北高等研究院创建工作。完成陶铝研究院、中科研究院2021年度绩效考核、专项资金审计工作。加强外籍院士工作站建设,支持杰博恒创航空引进乌克兰A级外籍专家1名。依托高新区、各类创新平台。加强科技人才招引工作,陪同落实市委28号文件,启动扶持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来淮创新创业实施细则等5项配套政策,强化高层次科技人员团队项目引育,1-5月份,引育中科九衡、上海龙虹、新宏昌、拓邦科技、享锂电子、巨辰检测、感知未来、汇而吉生物等14个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来淮创新创业项目,推荐申报省科技人才团队项目1项。

5.优服务,促振兴。强科技强农工作,深入贯彻落实科技特派员+制度,落细落实科技特派员“四个一”工作任务。今年新备案省科技特派员工作站13家。落实"两强一增"科技工作职责,出台《淮北市关于进一步完善巩固坚持科技特派员制度的若干措施》和《关于成立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科技特派员办公室的通知》,统筹推进科技特派员工作,争取设立市级科技特派员专项资金500万元。选派省、市、县区科技特派员379名,对接服务308个行政村(涉农社区)及70余家家庭农场等农业种养殖大户。推进科技特派员、科技特派团“需求库”“备选库”建设,征集“淮北小麦-玉米—大豆产能提升与绿色优质高效技术研发与推广应用”等27项特派员、特派团技术需求,及时对接反馈省科技厅及安徽农业大学、安徽农科院等单位,推动科技特派员对接服务。围绕县(区)特色重点产业,组建由高校、科研院所牵头的科技特派团15个。开展科技特派员标杆点、示范点选育工作,重点培育安农大李金才教授“淮北主要农作物育种科技特派团”和安业学动物科技学院姜润深教授“黄羽肉鸡育种研发及优质高效黄羽肉鸡新品种(配套系)选育技术研究”2个市级科技特派员标杆点及濉溪县盘石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相山区鲁楼村芳香花卉苗圃、杜集双楼村和烈山榴园石榴等4个科技特派员示范点。积极推进农业领域产学研合作,支持永民种业、双收种业与安农大联合共建大豆优质抗逆种质创新与应用、小麦特异种质创新与应用实验室,推动濉溪翔凤禽业与省农科院共建淮北麻鸡种质创新与应用实验室建设。依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推进种源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立项三丰肥业有限公司绿色高产优质专用小麦新品种选育与示范推广等5个涉农项目市重大科技项目和“丹系大白猪优质高产选育关键技术集成示范”等3个省科技重大专项、重点研发项目,支持省市财政研发资金900余万元。

二、目前存在主要问题

1. 高新技术企业总体实力不强,成长性不高、自主创新能力及成果转化能力较弱。

2.重点实验室等研发机构建设滞后,省级以上创新平台数量偏少、提档升级能力弱。

3.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项目招引难,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体系建设有待加强。

三、下半年工作计划

下半年全市科技工作,将紧紧围绕“建设活力更足的创新淮北”,紧扣年度目标管理任务,强化政策兑现促研发、“双招双引”育高企、产学结合建基地、优化生态推转化、科技强农助振兴重点工作,着力提升科技助力“五群十链”产业技术提升,支持企业依靠创新纾困渡难。

1.政策兑现促研发。加快《淮北市高新技术企业三年倍增行动方案(2020-2022)》《淮北市进一步加大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实施方案》奖补政策兑现工作,启动《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若干政策(暂行)》兑现工作,拟兑现财政奖补资金5000万元。跟踪做好已经省科技厅发榜的2项“揭榜挂帅”项目揭榜及专家评审,加快市“揭榜挂帅”项目发榜、揭榜、立项工作进度,拟立项市“揭榜挂帅”项目5项,支持市级财政研发资金1000万元以上。政策兑现、省市科技项目实施,将较好的助力企业纾困渡难,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提升创新发展能力,带动全社会加大研发投入。预计全年我市可实现全社会研发投入26.3亿元。

2.“双招双引”育高企。深入落实《淮北市新能源产业链推进工作规则》《淮北市人工智能产业链推进工作规则》,统筹推进全市新能源产业、人工智能产业“双招双引”工作。谋划新能源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新能源电池智能智造基地建设,推动新能源产业集群发展,依托天齐锂业、金博科技、大金重工等行业领军企业,强化“双招双引”,加强新能源产业招商引资项目库建设,对入库的27个在谈项目,加大跟踪招引力度。加强科技型中小企业、新增规上工业企业科技基础工作,挖掘自主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的企业充实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跟踪做好第一批推荐的112家高新技术企业专家评审工作,及时启动今年第二批高企推荐申报工作。确保今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260家以上。

3.产学结合建基地。持续推进大院大所合作,联合市委统战部,开展“科技创新·奉献淮北”实践活动,邀请省内高校、科研院所专家(团队)来淮举办科技成果对接会,组织相关企业与专家(团队)对接,帮助企业匹配科技资源,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围绕争创省技术创新中心、省重点实验室、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抓紧抓细与上海交大、中国科大、安大、安中医药大、中国矿大等产学研合作,以具体的合作事项、合作内容,集聚大院大所科技资源,助力创新淮北建设。下半年举办产学研合作活动3次,联合高校院所推荐省技术创新中心1家,省重点实验室1家,重点培育省技术创新中心及省重点实验室4家。

4.优化生态推转化。尽快制定出台《淮北市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体系建设实施意见》《淮北市引进和扶持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来淮创新创业等实施细则》等科技创新政策,加大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项目建设、科技成果应用转化政策支持。加快推进安徽大市场淮北分市场建设,常态化开展科技成果展示、技术需求征集、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路演活动,活跃我市技术交易市场。加强与中国矿业大学科技园、江苏淮海技术产权交易中心等合作,深化融徐发展。强化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成果熟化孵化功能,提升“双创平台”科技成果熟化孵化成效。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库建设,推动科技金融融合发展。下半年,力争安徽科技大市场淮北分市场基本建成,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体系初步建立,超额完成全年科技成果登记、技术合同交易目标任务。

5.科技强农助振兴。贯彻落实《淮北市关于进一步完善巩固坚持科技特派员制度的若干措施》,检查督促县、区建立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部门协作推进机制。落细落实科技特派员“四个一”工作。推进科技特派员标杆点建设,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支持科技特派团开展研发、生产、推广、销售等全要素、全链条科技助农强农服务。加强市级科技特派员选派工作,落实市级科技特派员选拔支持政策,选派市级科技特派员200名以上。依托省、市级涉农科技项目实施,集聚人才、技术、资金,推进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装备等农业“四新”科技成果的转化,提升科技助力乡村振兴能力。

                                                         2022年7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