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淮北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第(2)号建议的答复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市科学技术局 发布时间:2022-11-30 10:30 字号:

尊敬的李强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提高园区科技创新能力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非常感谢您对我市园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关注和支持。接到建议后,市政府高度重视,将该建议交由市科技局主办,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人社局等3家单位协助办理。现将办理情况汇报如下如下。

一、建议办理过程

一是专班负责。市科技局成立了由主要领导牵头,分管领导主抓,成果转化科具体落实的工作专班,将建议办理列入工作重点,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讨论建议的落实思路,细化方案,确保建议的办理。二是强力推动。建议办理过程中,市科技局及时与相关单位沟通,征求各单位的意见与建议,把加快我市园区科技创新能力作为市科技局重要工作推进。三是联动落实。在办理过程中,我局多次牵头召开协调对接会,并邀请市投资促进中心参与,各协办单位高度重视,全力配合,深入开展调研工作,围绕建议内容提出了具体措施。

二、建议办理情况

(一)关于招引质量不优规模不大方面。

一是以重大项目推进“双招双引”。在目前已签约百亿项目的基础上,力争年内在重大项目上持续突破。每月排定一批成熟度高的重大招商项目,推送市领导高位考察推进。二是提升专业化招商水平。发挥各“链长”作用,强化与行业协会、科研院所对接合作,筛选2019年以来开工项目来源地数量最多的10个重点招商城市,加强对接头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企业、成长性好的创新型企业,做好“延链、补链、强链”文章。将全市县干招商组按产业熟悉度分组,针对性研判、分析,推动重点项目落地。三是利用全市重大项目评审联审工作机制。市县区同力,在重大项目资源整合、要素保障、落地见效上形成合力,聚焦落实见效果。四是谋划跟进。7月4日市高新区投资50亿元的南京中比新材料基地项目成功签约;加快筹划下半年在苏锡常、深圳东莞等重点产业集聚区开展专题招商推介活动。

(二)关于基础设施建设仍存短板方面。

各县区、园区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持续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一是盘点已完成项目。2021年全市实施道路、管网、供电、应急中心等园区基础设施重点项目18个,完成投资约19亿元。二是持续实施2022年计划。全市园区基础设施重点项目20个,计划投资约23亿元,重点完善园区供水、供气管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三是加快推进新计划项目。投资12.9亿元的天然气省级干线淮北第二气源项目(宿州-淮北-萧县-砀山)年内可开工建设;投资1.2亿元的天然气第二门站及配套次高压管道项目9月底前建设完成;投资2.07亿元的国安电力至相山经开区、投资1.45亿元的国安电力至市高新区北区供热管网项目年内可建成投入使用。

(三)关于体制机制改革急需加快方面。

一是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成立行政审批代理服务中心,企业开办实现1日办结。开设“一网通办”专窗,实现长三角41个城市、88个事项异地通办。二是开展政务热线服务。归并14条政务服务热线,打造“12345政务服务总客服”。工业建设项目审批时限压缩至30个工作日以内。三是推进开发区赋权工作。聚焦开发区管理实际和市场主体需求,向市高新区赋权40项、相山经开区赋权25项、杜集经开区赋权15项、烈山经开区赋权11项、濉溪经开区赋权16项。四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印发《关于创建一流营商环境的若干措施》,围绕水、电、燃气、能耗、地、用工等九个方面,提出“办好九件实事”,逐一分解细化有关任务;实施“对标提升”“赋能提速”“安商亲商”“法治护航”“见底清零”五大行动,提出全面落实省179项创优营商环境对标提升举措:常态化开展“双招双引”项目预审,提升项目审查审批效率;配合开展《淮北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立法工作,紧盯园区营商环境存在的问题和难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意见写入立法条款,依法维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全力解决企业发展困境,实现企业预期,力争2-3年全市营商环境进入全省前列。

(四)关于公共服务水平有待提高方面。

一是加强融资对接。建成淮北市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优化园区金融服务供给,目前在淮13家金融机构76款金融产品顺利接入平台,327家企业通过平台申请,获得授信6.5亿元。积极推进煤化工基地临投改组,整合优质资产注资临投,已与中国电建市政建设集团、皖能集团、正泰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濉溪县成立经开区投资发展有限公司,2021年融资贷款8.8亿元,用于开发区标准化厂房及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发挥产业基金引导作用。重点支持园区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市科产投发起和参与设立投资基金13只,到位资金82.18亿元,目前已投资我市23家企业和项目,总投资约22.65亿元。三是加快创新平台建设。2021年获批陶铝新材料安徽省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新型研发机构;华润金蟾安徽省抗肿瘤中成药工程研究中心获批省级创新平台。实现上海交通大学安徽(淮北)陶铝新材料研究院陶铝新材料应用研发项目(首期)纳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项目库,进入国家政策支持范围。濉溪县经开区投资13.3亿元,建设集智能化厂房、公共安全应急救援、智能快递物流中心、新型金属铝材料监测和服务为一体的公共服务平台,目前项目正在加快实施。杜集经开区充分发挥淮北矿山机电装备科技企业孵化器作用,培育规模企业13家、高新技术企业9家,获批知识产权累计169件。2021年全市开发区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1家,总数达211家。四是规划建设淮北市人力资源服务中心(产业园)。搭建人力资源服务平台,提高对本地及周边地区劳动人口的服务和集聚能力,该项目正在招标,近期可开工建设。

(五)关于企业创新意识普遍不强方面。

一是开展科技招商。依据各园区产业定位和产业特色,围绕国际、国内500强,行业100强龙头企业等有针对性领域,开展招商引资活动。主攻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主动上门对接,开展投资合作;将科技招商放在首位,立足国内、放眼世界,提高招商引资科技水平,开展精准招商,推动产业升级。

二是建设园区创新载体。依照立足实际,进行分类培育,重点扶持的推进思路,积极推动市高新区争创国家高新区;濉溪经济技术开发区运营好濉溪铝基新材料国家火炬特色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安徽省铝制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争创国家中心;濉芜现代产业园围绕汽车、摩托车配件及其配套新材料产业布局,建设汽车、摩托车配件的延链、补链、续链等生产基地;杜集开发区筹建国家矿山装备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基地争创国家火炬特色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发挥凤凰山国家农业科技园作用,建设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淮北)中心,打造国家绿色食品高新技术食品生产基地;推进烈山国家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建设。

三是孵化载体平台建设。坚持因地制宜,整合资源,以科技创新创业和科技成果转化为目的,每个开发区要至少建设一个科技企业孵化器并通过省级备案,,持续开展孵化载体提质增效,我市国家级孵化载体达到3家,省级孵化载体达到6家。推进园区建立健全科技服务业建设,以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和科技投融资服务机构为重点,推动园区建立完善的一站式科技咨询、科技交流、科技成果引进转化及科技金融等科技服务活动,实现科技与经济有效融合。

四是培养科技创新创业人才。以提升园区科技创新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优化人才创新创业环境,加大科技人才培养引进力度,完善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大力引进产业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增强人才引领能力。坚持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直接引进和柔性引进相结合,实施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扶持计划,引进产业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抓好企业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培训,培养具有较强创新意识的企业家队伍。依托职教园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一批高技能人才。健全人才关爱机制,构建引进高层次人才服务“绿色通道”。 建立完善人才激励机制。

感谢您对园区科技创新能力的关心,请一如既往关心支持科技创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