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优化创新环境、提升创新能力建设的建议”的答复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市科学技术局 发布时间:2023-07-28 17:03 字号:

尊敬的候孝东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优化创新环境、提升创新能力建设的建议》,我局作为主办单位,对建议进行了认真研究。建议中对我市科技创新存在问题的分析符合实际,切中要害,所提出的“优化创新环境,引育科技人才”“加快科技型企业的培育,激发创新意识”“加快创新载体建设,激发企业研发能力”“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增强企业研发活力”4个方面的建议科学、合理、可行,均予采纳,并在工作中认真落实。现就建议落实情况和下一步工作安排逐条答复如下。

一、优化创新环境,引育科技人才

(一)建议落实情况

1.积极落实人才激励政策。一是对2022年建设的安徽杰博恒创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安徽省院士工作站、安徽理士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安徽省院士工作站分别给予100万余资助,支持其引进乌克兰籍和加拿大籍院士,来我市开展航空发动机、新型钠离子电池研发工作。二是举办创新创业大赛。2023年4月22日,安徽“双创汇”·走进淮北暨2023淮北创新创业大赛举办,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文化创意、农业科技等领域12个项目经进入决赛。对一、二、三等奖分别给予10万元、5万元、3万元奖金奖励和金融政策、配套服务支持。进一步激发了淮北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创业活力和发展动力,点燃了全社会创新创业热情,激发了创业者创新潜能,为人才创新、科技发展、产业交流、供需对接搭建了重要平台。三是组织开展2023年度淮北市“人才飞地”申报工作,对企业在外地建设研发机构、专家工作站等人才飞地的,按照绩效给予奖补。该项工作5月10日启动,已完成县区(园区)推荐工作。预计全市10家左右企业在外地建设的研发中心、专家工作站将获得奖补。

2.完善支持科技人才政策体系。一是2023年4月22日,市政府印发《淮北市产业扶持政策清单》(淮政〔2023〕13号),推出支持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创新创业、组织开展创新创业大赛、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支持院士工作站及人才飞地建设、加大获奖科技成果奖励等系列政策。对来淮创新创业的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经认定后,分三档给予1000万元、600万元、300万元支持。标志性成果达到国际顶尖水平、能够直接驱动“五群十链”产业发展的高层次人才和团队,在引进条件和支持措施上实行“一事一议”。对科技特派员开展研发、科技成果转化等创新创业项目给予最高20万元支持。对市级科技特派团、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创新创业示范基地依据绩效考核给予最高10万元奖补,其中用于奖励团队、个人的比例不低于50%。企业新建院士工作站并通过省级备案的,给予100万元经费支持。企业在市外创新资源集聚地区设立研发机构、专家工作站等“人才飞地”的,经认定后,对研发机构类“人才飞地”,根据研发投入、科研成果产出、人才引进等情况综合评价,分别给予100万元、50万元、20万元一次性资助;对专家工作站类“人才飞地”,每年经考核合格后,给予5万元资助。对获得省重大科技成就奖的个人和省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科学技术合作奖一、二、三等奖项的第一项目完成单位,分别给予50万、30万、20万、10万元奖励。奖金30%用于项目完成人(团队)奖励。二是制定《淮北市科技局领导干部联系服务科技人才制度》(淮科党组秘〔2023〕10号),通过建立联系、问政问策、解决困难、提供服务等措施,把科技人才团结和集聚到科技创新事业中来。制定《淮北市科技专家库管理办法》(淮科〔2023〕3号),面向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征集技术、经济、管理专家,充分发挥人才在决策咨询中的作用。三是组织开展“双链融合专员”聘用工作。为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融合发展,从淮北师范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等聘请15名专家教授,分别担任龙溪生物、曦强乳业、雷根生物、合众机械设备、中煤远大等企业“双链融合专员”,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转化科技成果提供量身定制服务。

(二)进一步落实建议的工作安排

下一步,在继续落实完善政策支持的同时,重点做好扶持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来淮创新创业工作。制定《淮北市扶持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来淮创新创业实施细则》,实施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创新创业扶持计划,细化市县区(园区)联合支持,运用产业扶持资金和人才资金等,为创新创业人才提供载体、融资及安家生活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吸引更多省内外人才来淮创新创业。到2027年,在先进高分子结构材料、陶铝和铝基复合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现代绿色食品等领域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创办科技型企业30个以上。

二、加强科技型企业的培育,激发创新意识

(一)建议落实情况

1.加大科技创新政策的宣传力度,提升企业创新意识。针对科技型企业需求,积极宣传国家、省、市激励科技创新政策,专题培训研发经费归集、高新技术企业申报、研发经费加计扣除等科技创新实务。2023年以来,共组织召开企业研发创新培训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申报培训会4场,培训企业骨干392人次。培训会邀请税务、统计等部门参加宣讲授课,受到科技型企业的普遍欢迎。

2.深入企业开展走访,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和问题。2023年以来,先后调研淮矿集团、淮海集团、巨成化工、英科医疗、理士电源、中芬矿机、合众机械、相品智能、龙波电气、力幕新材料、弘昌新材料、紫朔环境、锂动芯科技、力源新能源、淮北师范大学、市人民医院等企事业单位20余家,了解企业研发投入、研发机构建设、技术攻关、产学研合作等方面情况,帮助解决研发经费归集、加计扣除、项目申报、政策兑现中的具体问题。通过调研走访,增进了了解和互信,在帮助企业解决问题的同时,进一步拓宽了工作思路。

(二)进一步落实建议的工作安排

一是建立完善企业科技特派员制度。依托高校院所和科技服务机构等组建科技企业科技服务团,选派科技特派员对口联系重点企业,协助推动研发项目实施和研发机构设立运行。开展校企、院企科研人员“双聘”等流动机制试点,开展企业研发“双清零”(亿元以上无研发活动制造业企业清零、5亿元以上无研发机构制造业企业清零)行动,遴选一批有一定科研和产学研合作能力的人才担任“两清零”企业科技副总,帮助企业凝练技术需求,解决技术难题。对科技企业科技特派员、科技副总开展备案、考核,给予工作经费补助与奖励。

二是加强科技型企业家培训工作。我局已制定培训计划,联合市委党校举办企业家科技创新培训班。今年计划聘请省内有关知名专家,对全市研发投入“双十强”(研发投入前10名、研发投入强度前10名)企业负责人培训,进一步提升我市骨干科技型企业的创新水平。组织成长性好、创新能力强的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总裁、技术总监参加中国科大科技商学院科技人才“千人特训营”培训班。培训班由省科技厅牵头组织实施,依托中国科大科技商学院,汇集国际科技、产业、资本知名专家、行业领袖、全球科大校友资源等师资力量,以“理论支撑—实战模拟”为原则,通过“案例教学+翻转课堂+行动学习”等培训模式助力复合型科技产业人才发展。今年计划3期培训企业家10人以上。

三是实施新一轮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行动计划。引导企业按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要求,加强研发、规范管理、集聚人才,促进更多规上企业、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实行清单式闭环化管理,重点企业专人包保、精准施策。对清单实行动态管理,将符合条件的企业及时纳入清单。开展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培育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梯度培育机制,实现科技型中小企业“应评尽评”,高新技术培育企业入库“报备即入”,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达标尽报”。对认定备案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市、县区(园区)联合给予奖补。今年计划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0家。

三、加快创新载体建设,激发企业研发能力

(一)建议落实情况

1.制定《支持开发园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举措》。针对我市科教资源薄弱的情况,支持骨干企业对标省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建设标准,加强产学研合作,积极争创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市科技局联合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人社局、市市场监管局制定《支持开发园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举措》,理清科技创新平台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提出了支持建设重点实验室和工程化创新平台、支持省级以上开发区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基地、鼓励企业在外设立“人才飞地”、推动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建设、提升科技创新平台运营水平等支持举措。

2.支持骨干企业建设研发平台。创新平台建设取得新突破。2023年4月,淮北矿业与安徽理工大学“深部煤炭资源智能绿色开采”实验室、相品智能与中科院合肥物质分院“智能消防机器人系统与技术”实验室获批安徽省联合共建学科重点实验室,众泰机电与安徽理工大学“矿山智能辅助装备”实验室、紫朔环境与合肥师范学院的“高温烟气净化及多污染物协同脱除技术”实验室列入安徽省联合共建学科重点实验室培育单位。获批实验室数量在全省各市名列前列。全市建成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技术研究院3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家、国家工程实验室1家、省技术创新中心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6家、院士工作站2家、省级重点实验室4家。

(二)进一步落实建议的工作安排

1.制定实施《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实施意见》。聚焦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重点培育、未来产业谋篇布局,实施“一室(重点实验室)一院(产业研究院)一中心(企业研发中心)”创新平台建设和新型研发机构培育行动,扩量提质,构建点面结合、布局合理、定位清晰、运行高效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明确支持举措和发展目标,到2025年,全市科技创新平台数量显著增加,全市新建重塑重点实验室、产业研究院、企业研发中心、新型研发机构总数不少于100家,其中,省级以上不少于15家,实现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全覆盖。该意见送审稿已完成意见征求、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工作,正在履行合法性审查程序,争取8月底前通过市政府常务会议审定后发布实施。

2.进一步加大研发创新平台建设力度。促进开发园区和骨干企业自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建产业技术研究院、重点实验室、企业研发中心、新型研发机构等,梯次布局、多元投入,努力构建点面结合、布局合理、定位清晰、运行高效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不断提升园区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先进高分子结构材料方面,重点支持淮北矿业绿色化工新材料研究院、煤化工基地安徽省化工新材料产业共性技术研究中心建设。陶铝新材料方面,全面完成陶铝新材料安徽省技术创新中心建设任务,推动上海交通大学金属基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在高新区设立分支机构。生物医药产业方面,推动华润金蟾联合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药配方颗粒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建设。高端装备制造方面,推动安徽矿机申报矿业机电装备智能制造安徽省技术创新中心。新能源方面,依托安徽先进能源研究院建设安徽省重点实验室、理士电源建设蓄电池汽车启停电池重点实验室。支持皖北煤电煤矿水害防治安徽省技术创新中心、爆破技术研究院爆炸能量利用与控制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创建工作。依托临涣焦化、碳鑫科技、弘昌新材料、科宝生物、力幕新材料、中芬矿机、正大源饲料、紫朔环境、中勘资源、瑞柏新材料等建设企业研发中心。今年争取2家重点实验室通过省科技厅认定评审。

四、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增强企业研发活力

(一)建议落实情况

1.加强财政资金支持,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2023年以来,已落实涉及企业奖补资金5498.88万元,其中,支持企业承担科技重大专项资金2120万元,企业研发投入“双十强”奖补资金400万元,高新技术企业三年倍增奖补2260万元,配套省科技重大专项和支持科技创新有关政策奖补345.1万元,产业人才政策奖补200万元,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运营奖补173.78万元。今年4月22日,《淮北市产业扶持政策清单》(淮政〔2023〕23号)发布实施,就促进科技企业提质扩量、支持关键技术攻关、加强科技人才引育、建设研发创新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出15条政策,科技创新政策支持体系更加完善。

2.举办政产学研金对接活动,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2023年3月31日,市政府联合省科技厅举办安徽“双创汇”活动走进淮北暨第二届淮海经济区高校科技(专利)成果对接会,现场发布了淮海经济区高校技术转移联盟科技成果和我市企业技术需求。全市“五群十链”重点企业、科技型企业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安徽理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合肥师范学院和中科院合肥物质分院等高校、科研院所现场开展技术需求对接,中国科大-安徽科宝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动物副产品中天然活性物质的分离提取纯化”等9个项目现场签约,合同签约金额达2100万元。2023年4月26日上午,第二届中国(安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交易会开幕式在合肥滨湖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市委书记覃卫国,市委副书记、市长汪华东,副市长黄韡参加了开幕式。设立淮北馆主题展区,以专题宣传片、主题展板、现场推介等形式,介绍了淮北市情、科技创新政策、产业现状。全市共征集高水平科技成果56项、企业技术需求44项、签约项目9项、高层次人才团队3个、重点高校项目5个,展示了新材料、人工智能、高端装备制造、绿色食品等4大领域5家企业研发的高水平科技创新成果实物及模型。我市安徽淮海实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南大学合作的“煤矸石综合利用项目”参加全省十大科技成果转化落地项目现场签约。该项目依托中南大学煤矸石高效脱碳工艺装备与技术,形成了整套先进成熟的HH窑煤矸石脱碳的工艺操作方法,项目中试基地投资额达2.5亿元,年处理煤矸石100余万吨,将填补国内外煤矸石资源化、规模化、高值化利用的空白。

3.支持科技金融融合发展。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市委组织部、市科技局、市财政局等部门联合出台了《淮北市“人才贷”业务实施暂行办法》。针对淮北市高层次人才创业类和科技型企业发展,创新推出一款无抵押、信用方式的信贷产品,单户额度最高1000万元。为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型企业信贷支持,市财政设立2000万元规模的风险补偿资金,县区、高新区、煤化工基地各自设立500万元的风险补偿资金,合计设立风险补偿资金5000万元,针对“人才贷”可能产生的不良贷款,由担保机构、风险补偿资金、合作银行按照5:3:2比例承担风险责任。精选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高层次人才领衔企业纳入“人才贷”企业库,目前已收录325家,企业库动态调整,定期推荐给合作银行及担保机构。采取“担保+信用+人才”融资新模式,该模式政府搭台、银担合作,强化了人才要素在企业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以“金融活水”激发创新动力,拓展了融资新渠道。截至目前,我市6家“人才贷”合作银行机构已25户企业提供9980万元信用担保贷款。

(二)进一步落实建议的工作安排

1.持续引导全社会加大研发投入。落实市政府今年4月发布实施的《淮北市产业扶持政策清单》(淮政〔2023〕23号),进一步加大财政科技投入,落实科技创新研发投入资金奖励政策,兑现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市、县(区)财政奖励政策,落实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政策,引导企业建立研发投入准备金制度,加大企业研发经费加计扣除政策落实力度,激发更多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争2023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10%以上。

2.持续推进科技成果转化。进一步加强产学研合作,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关键技术攻关。推进科技与金融融合发展,落实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年内支持科技成果转化项目2个以上。以高新区、科创大走廊和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基地为主要载体,结合招商引资,加强科技人才团队引进,承接人才、技术、产业转移。重点引进上海、苏州等铝基、碳基、新能源、电子信息、医药中间体等领域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创新创业。以股权、债权方式给予团队资金扶持,促进人才团队科技成果转化。

3.深化科技金融融合发展。一是积极发挥产业基金杠杆作用。充分发挥产业扶持基金、市属国有资金的引导和杠杆作用,运用市场的逻辑和资本的力量,发起和参与设立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鼓励各类投资基金加大研发投入。大力发展天使投资、产业投资基金、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带动社会资本投入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引导创业投资企业加大对我市高新技术企业的投资力度,支持技术先进、市场前景好的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高新技术企业。鼓励高端基金、各类风投创投基金和投资团队来淮落地,对前瞻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进行投资。二是加强科技金融服务模式创新。积极创新科技金融服务模式,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金融资本对接渠道。加快市场化融资步伐,拓宽社会合作领域,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发展科技金融产品。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人才贷、科技保险、科技融资担保风险补偿等金融创新服务。建立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白名单,引导金融机构为中小微企业提供量身定做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科技企业需求。

淮北市科学技术局(外国专家局)

2023年7月12日

办复类别:B        (印章)

联系单位:淮北市科学技术局(外国专家局)

联系电话:0561-3895729

联系人:王楠 13965844794

抄送: 市人大常委会

市委督查考核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