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市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第0088号提案的答复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市科学技术局 发布时间:2023-07-31 17:41 字号:

尊敬的民革市委会:

您们在市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强民企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建议》(第88号),由我局负责主办,市经信局协办。经认真研究分析,该建议对我市民营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我局根据提案建议并结合我市科技创新工作开展情况,责成高新科认真制定办理方案,切实落实提案办理具体措施,现回复如下:

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企业科技攻关

一是落实各项惠企政策。深入落实《淮北市高新技术企业三年倍增行动方案》《淮北市进一步加大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实施方案》等政策。2022年兑现《淮北市高新技术企业三年倍增行动方案》2260万元,兑现《淮北市进一步加大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实施方案》400万元。2022年对央视宣传企业、进规入统企业、新批准的专精特新企业、创新创业大赛项目等105个项目进行奖励,奖补资金1853.43万元;2023对 2021年度投资类增产增收类项目58个、认定类称号类项目 84 个、2022年度认定类称号类项目46个进行奖励,奖补资金6410.46万元。二是加大政府科技投入。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2022年,开展全市规上企业研发投入“双十强”评选和省研发投入奖励资金申报。评审出“双十强”企业20家(其中民营企业14家),省研发资金补助企业30家(其中民营企业23家)。发放补助资金550万元。省、市科技重大专项立项项目中,90%以上以企业为主体承担。财政资金按不超过研发资金40%的比例给予补助。2022年,组织实施省科技重大专项3项(均为民营企业),省重点研发计划2项(其中民营企业1家),市科技重大专项15项(其中民营企业10家),“揭榜挂帅”项目2项(其中民营企业2家),支持财政资金2890万元,拉动企业研发投入7500万元。三是适时调整产业扶持政策。今年4月份印发的《淮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淮北市产业扶持政策清单的通知》中,增加了创新劵、科技成果转化、研发平台、省级新产品、市级研发项目等内容及奖补力度。组织实施重点研发计划,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农业、生命健康、抗灾减灾、国家安全等社会发展领域研发,支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构建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贯通机制,单项支持不超过20万元。支持先导技术概念验证和示范应用场景建设。经认定的场景应用开发项目,给予建设经费30%、不超过200万元的补助。对企业购买高校、科研院所、新型研发机构科技成果在淮实现转化,并经技术合同登记机构认定登记,单项成果成交并实际支付额10万元(含)以上的,给予20%奖补,单个企业最高100万元。支持先导技术概念验证和示范应用场景建设。经认定的场景应用开发项目,给予建设经费30%、不超过200万元的补助。对获批省科技成果转化中试(产业化)基地的,按中试项目数量和质量及中试产品产业化效益,每年给予最高200万元资助。

二、加大成果转化力度,推进应用体系建设

一是印发出台《淮北市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在深化落实引进人才、便利研发、支持创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现行政策基础上,加快研究完善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相关配套政策措施,以制造业为重点,坚持扩增量、稳存量、提质量并重,进一步优化创新环境,提升服务意识,积极引导投资方向,开创转型发展新局面。二是制定出台《淮北市可转化科技成果分类评价办法(试行)》。为健全完善科技成果评价体系,发挥科技成果评价作用,解决科技成果转化“最初一公里”难题,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多维度方式,对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进行分类分级评价,并结合科技创新政策及市基金体系,根据评价结果对可转化科技成果予以分类支持。以激发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活力,鼓励科技团队创新创业,加快在淮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三是鼓励和支持企业研发新产品。通过新产品的推广使用,不断提高企业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2022年,组织高校院所相关专家对企业新产品召开近20场次专家鉴定会,指导并帮助企业规范申报材料,提炼产品创新亮点,年内新认定安徽省新产品20个,认定成功率达100%。围绕新兴产业领域中的制造业产品,重点指导培养,并推荐10家企业的产品申报“安徽工业精品”,其中5项产品被认定“安徽工业精品”。为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切实发挥榜样示范带动作用,指导并组织推荐1家企业申报2022年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4家企业申报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其中安徽正大源饲料被认定为省企业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安徽科宝生物、安徽曦强乳业2家企业被认定为安徽省标准化示范企业。四是推进深化产学研用合作。广泛征集企业技术难题,通过省、市组织的与高校院所专项对接活动和羚羊工业互联网对接平台,帮助企业寻求一对一技术合作,破解技术难关。为配合全省宣传推广产学研合作的好经验好做法,优选4家企业产学研合作典型案例参加省经信厅开展的产学研“双进双赢”活动。2022年,我市有4家企业的重大产学研合作项目获制造强省政策支持,奖补资金近200万元。安徽紫朔环境工程、安徽金源工贸成功揭榜省制造业重点领域攻关任务。2023年指导并推荐安徽中捷矿山运输装备公司申报省制造业重点领域揭榜技术攻关任务并成功揭榜。在4月26日举办的中国(安徽)科交会上,全市共征集高水平科技成果56项、企业技术需求44项、签约项目9项、高层次人才团队3个、重点高校项目5个,组织了6场商务对接活动,对接项目27项,新达成合作意向2项,签约产学研合作项目1项。

三、加大平台建设力度,突出创新主体作用

一是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围绕陶铝新材料、先进高分子材料等“五群十链”产业,建设产业研究院、先进技术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省、市两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36家中,民营企业120家,占比88.2%;二推进重点实验室建设。支持民营企业对标省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建设标准,加强产学研合作,积极争创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安徽大学-安徽中鸣科技有限公司技术研发中心在安徽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揭牌运营。获批安徽杰博恒创航空乌克兰院士工作站、安徽理士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加拿大院士工作站两家省级院士工作站。安徽相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共建智能消防机器人系统与技术安徽省联合共建学科重点实验室。三是加强企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培育技术创新团队,不断提高企业自主研发能力。按省厅要求,积极组织开展2022年(第31批)省企业技术中心申报和运行评价工作,经前期摸底、重点指导,组织初审,推荐安徽医科医疗用品等8家企业申报省企业技术中心,其中7家被认定为省企业技术中心。已认定的省企业技术中心除两家关停外,其他均运行良好。继续组织开展2022年市企业技术中心申报认定工作,并对已认定的市企业技术中心进行年度评价,经第三方机构审核及专家评审,8家企业技术中心被认定市企业技术中心,为培育高层次技术创新平台打好坚实的基础。目前,全市有省企业技术中心55家、市企业技术中心75家。四是加强科技金融支持力度。印发《淮北市“人才贷”业务实施暂行办法》(淮金〔2022〕21号)办法》,将“人才贷”企业库名单及融资需求“白名单”推介给合作银行及担保机构,市科技局建立申请贷款的企业库,实施动态管理。目前已发布含325家企业的申报企业库,为3家企业提供贷款支持1200万元。淮北科转基金积极挖掘优质项目,2022年共有4个项目完成投资决策(过会金额5600万元)、4个项目正在尽调过程中。创新开展“园区贷”“亩均英雄贷”“乡村振兴贷”等信贷产品,重点加大对制造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涉农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引导金融机构向科技创新型企业、人才创业类企业提供信用贷款支持,目前已累计为25户企业发放贷款9980万元。建好用好淮北市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发挥金融科技赋能作用,促进银企线上对接,推动更多企业获得线上融资。截至目前,在淮13家金融机构104款金融产品顺利接入平台,8567户次企业通过线上申请,获得授信305.82亿元。鼓励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下沉服务,积极走访摸排企业融资需求,提高政府性融资担保服务质效,针对企业资金需求,加强与银行机构联系沟通,积极提供担保支持,应保尽保,4月末融资担保在保余额83.20亿元。五是完善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机制,强化政策引导。2022年市财政拨付426万元专项资金,对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方面取得明显成效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予以奖励、补助。2023版《产业扶持政策清单》,进一步优化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奖补政策;围绕陶铝新材料产业发展推进专利导航,2022年先后建成省级陶铝新材料专利导航服务基地和国家级专利导航服务基地。日前,又在相山经济开发区启动省级电子信息产业专利导航服务基地建设,组织创新主体申报市级专利导航项目。以专利信息资源利用和专利分析为基础,为创新发展提供路径指引;加强培育优势企业。2022年以来全市16家企业通过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新增1家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2家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今年又认定安徽圣方机械制造股份有限公司等16家企业为市级培育单位,鼓励、支持相关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创造能力。截至2022年末,全市拥有高价值发明专利464件,同比增长63.3%。增长率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39.1个百分点。获中国专利银奖1项,省专利银奖1项、优秀奖8项,为历年最好成绩。中意胶带有限责任公司被认定为省级高价值发明专利培育项目建设单位,获省级专项资金支持。

四、加大引才育新力度,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一是制定出台人才专项政策。目前,市委组织部正在起草“相城英才计划”政策,大力引进来淮创新创业的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开展紧缺岗位引进和高校学子引进工作。二是实施民营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市财政每年安排300万元预算,专项用于企业家队伍建设、企业创新创业能力培训提升以及五群十链产业研究、专班产业发展能力培训提升、宣传推介等。今年3月份举办了全市工美产业从业人员培训班;4月份“淮北市中小企业高质量转型发展专题培训班”在浙江杭州开班;5月份分别举办了节能降耗、质量提升业务培训班。目前已培训企业家、企业高管及专业技术人员等达450人次,为企业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打下来坚实的基础。三是强化人才金融扶持。拟设立总规模20亿元的人才科创、产业发展基金,健全政府积极引导、企业主动参与、社会广泛支持的多元投入机制,引导基金通过“基金+基地+人才团队+产业”等模式加大对“五群十链”产业上下游企业的投资力度。每年遴选20个项目进入“创业良种”库,鼓励“双创”孵化投资基金对入库项目给予10万—200万元的投资支持。探索设立“创新创业人才贷”补偿资金池,用于引导合作银行向科技创新型企业、人才创业类企业提供最高1000万元的信用贷款。四是实施技能人才培育工程。遴选对“五群十链”产业发展影响力大、带动性强、应用面广的技术难题,通过“揭榜挂帅”的方式,靶向引进高层次人才。鼓励企业加大技能人才培养力度。支持企业、开发园区等与在淮院校签订紧缺技能人才定向培养协议,开设冠名班、订单班,对毕业后在企业工作的,给予设班补贴。企业举办新录用人员岗前技能培训、职工岗位技能提升培训的,给予企业补贴。每2年开展1次“相城杰出工匠”和“淮北市技能大奖”评选工作。每年评选确定5个“淮北市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对新认定的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竞赛基地、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省级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单位,给予一定的奖励。

总之,市委、市政府在强化创新理念驱动民企发展工作中取得了积极进展,受制于多种原因的影响,转型发展依然在路上。在以后的工作中,将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着力引进新变量、创造新组合、增强新动能、营造新环境,深入实施提升重点产业集群和产业链水平,通过“政策引领民营企业梯队、创新提升民营企业实力、区域协同打造‘五群十链’、靠前服务优化“营商环境”,稳步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

 

办复类别: B类 

联系单位:淮北市科学技术局

联系电话:3895632  19909610015

抄    送:市政协提案委、市委督查考核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