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科技局2023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安排
上半年,市科技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和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聚焦打造“绿色转型发展示范市”、“国家重要新型综合能源基地”,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体系建设,创新驱动发展成效良好。获批2家省联合共建学科重点实验室,2家企业主体、1家高校院所主体省重点实验室通过省专家评审公示;二批推荐申报高新技术企业103家,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318家。完成吸纳技术合同交易额50.61亿元,输出技术合同交易额11.99亿元。
一、上半年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一)打造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丰富科技成果供给
制定《关于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实施意见》。建立30家省、市级创新平台培育库,指导10家重点培育企业制定省重点实验室创建工作计划。上半年,淮北矿业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安徽理工大学)、安徽相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获批“首批安徽省联合共建学科重点实验室”;华润金蟾药业等3家省重点实验室通过专家评审,已经省科技厅公示。围绕“五群十链”产业技术提升,优化布局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实施市级“一室一院一中心”创新平台引育建设、扩量提质行动,全年拟认定市级创新平台20家。
(二)加大科技创新研发投入,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联合市统计局、市经信局举办2023年全市企事业单位加大研发投入培训会,培训相关企事业单位科技研发负责人240人。深入淮矿集团、淮海实业、安徽科技等20余家重点企业,现场指导企业完善科技研发基础工作,加大科技创新研发投入。拨付市“揭榜挂帅”、市科技重大专项首期资金及科技创新政策兑现奖补资金3195.78万元。指导企业凝练申报省中医药专项2项、省产业链项目1项、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18项。我市碳鑫科技公司申报的“煤化工产业链绿色低碳转型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获省高新领域重点研发项目立项公示。省农业领域重点研发项目我市有3个项目通过专家初评入围现场答辩。华润金蟾“基于中药蟾蜍有效活性成分沙蟾毒精的创新药研究”项目、陶铝新材料研究院“纳米陶瓷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大飞机蒙皮”项目、理士电源“高导电性石墨烯复合电极材料及其应用研究”项目、中煤三建“800m以深富水岩层竖井高效智能化钻井装备及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等23项省、市科技项目通过结题验收。目前,完成科技成果登记115项。
(三)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落实《淮北市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淮政〔2022〕46号),对照50项重点任务,调度县区、园区、市直部门上半年工作推进情况。跃度技术交易市场,成功举办安徽“双创汇”走进淮北暨第二届淮海经济区高校科技(专利)成果对接会和安徽“双创汇”走进相山区暨第十二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安徽赛区淮北市赛。淮海技术产权交易中心淮北分中心、安徽科技大市场淮北分市场建设签约。征集56项科技成果、44项技术需求、9项签约项目,参加安徽科交会相关活动,安徽淮海实业集团公司与中南大学“煤矸石资源综合利用研究项目”现场签约。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召开市政府与中科大产学研合作会商会,签署《淮北市人民政府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战略合作协议》及《淮北市人民政府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鲲鹏计划”校地合作成果转化专项合作协议》。组团赴厦门大学、中南大学等开展产学研对接活动,中科大先进研究院、徐州纳烯新材料研究院、航天五院等专家教授来淮考察对接合作事宜。实施中国科大-安徽科宝生物工程“动物副产品中天然活性物质的分离提取纯化”等一批产学研合作项目。加强技术合同登记交易工作指导、调度,至5月底,我市完成吸纳技术合同交易额50.61亿元,输出技术合同交易额11.99亿元,其中企业吸纳技术交易额45.01亿元,占比88.93%。预计上半年企业吸纳技术合同交易额全省排名第12位。
(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科技产业融合发展
印发《淮北市科技部门常态化服务企业工作方案》,落实省科技厅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双倍增”及年销售收入5亿元以上无研发机构、年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无研发活动“两清零”行动方案,上半年完成“两清零”企业12家。邀请省科技专家两次来淮调研走访安徽碳鑫科技有限公司、安徽力幕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等19家高新技术企业,考察高新技术企业申报、产业链项目凝练工作。加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辅导,分县区、园区组织开展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培训会议,辅导解答100余家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疑难问题。推进开展“人工智能”双招双引、“新能源电池”产业链招商工作。上半年二批推荐申报高新技术企业103家,备案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18家。
(五)发挥科技引领作用,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推进实施《淮北市关于进一步完善巩固坚持科技特派员制度的若干措施》,设立5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建设。加强科技特派员工作调度、大学生科技特派员工作专题培训工作,对43名大学生科技特派员开展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开展科技特派员服务实效调研,了解科技特派员深入田间地头、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和创新创业基地等建设情况。加强科技特派员培训服务,邀请“濉溪水产科技特派团”、“市种业高质量发展科技特派团”、“淮北麻鸡种鸡养殖科技特派团”举办科技特派员现场培训10次,推广水产养殖、小麦良种繁育、麻鸡养殖等适用技术成果10余项,培训种养殖大户150余户。加强科技特派员服务宣传工作,征集2023年度“大美科技特派团”等5个科技特派团微视频,推荐参加国家科技特派团微视频大赛。突出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等农业适用技术推广、示范、培训工作重点,开展科技特派员绩效考核,启动市级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申报备案工作,拟备案市级科技特派员工作站10家。支持以科技特派团为依托,凝练申报省农业领域科技重大项目、重点研究攻关项目, 3个农业领域项目通过省科技厅专家评审,进入现场答辩环节。
(六)优化科技创新生态,激发科技创新活力
贯彻落实《淮北市产业扶持政策清单的通知》(淮政〔2023〕13号),整合科技创新政策,设立5大科技创新专项,重点支持创新平台建设、高科技成果转化及重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联合市人才办、市财政局制定印发《淮北市“人才飞地”管理办法》《淮北市院士工作站管理办法》,启动《淮北市科技重大项目管理办法》修订工作,拟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实施意见》,不断完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配合市人大常委会《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执法检查,开展专题调研、外出考察学习、召开座谈会听取意见建议等工作,总结《科技进步法》贯彻落实做法成效、问题建议,推进《科技进步法》贯彻落实。开展“人才飞地”申报、双链融合专员招集签约工作,签约双链融合专员16人,拟备案市“人才飞地”项目6项。推进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融合发展,建立淮北市科创企业“白名单”和“人才贷”企业库,入库企业427家,支持圣方机械、摩兰科技等30家企业“人才贷”贷12280万元。加强科技营商环境工作,梳理推出“重点实验室补助”“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奖励”等10条免申即享科技创新政策,依托“一网惠企”平台,精准推送至符合条件的企事业单位,提高奖补资金兑现效率。上半年通过“免申请即享”兑现科技创新政策资金1800万元。
二、目前存在问题
一是高新技术企业总数少增长慢。2022年底全市有高新技术企业291家,仅占全省的1.9%,今年省科技厅指导性计划下达我市高新技术企业数净增96家,完成任务难度较大。
二是创新平台建设虽然取得一定突破,但总体能级不强,高科技成果产出不足。
三是科技金融发展滞后,科技金融产品少、科技金融服务保障措施弱,科技金融投入不足。
三、下半年工作计划
1.开展科技大调研活动。落实科技大调研工作方案,围绕建设创新型城市调研主线,重点开展建设高质量创新平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深化科技机制改革、加强政产学研合作、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体系建设、加强科技民生、支持科技金融融合、加强科技创新研发、推进科技人才工作等课题,组建7个专题调研组,有效推进科技大调研活动,完成专题调研报告8-10篇。
2.持续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体系建设。召开《淮北市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贯彻落实情况调度会,通报重点任务完成情况,分析形势,协调解决问题、困难,研究制定下一步工作举措。加强技术合同登记工作,开展工作指导、督促、调度,重点推进淮北矿业、淮海实业、临涣焦化、安徽矿机、中煤三建、恒源煤电、雷鸣科化等重点企业技术合同登记工作,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全省考核位次不断提升。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推进落实“鲲鹏计划”,力争2-3项中科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在淮中试、落地建设。继续推进与中科院、上海交大、安徽大学、厦门大学等产学研合作。
3.持续推进创新主体培育。加强县区园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申报、科技型中小企业申报备案业务培训、现场指导、工作调度,辅导企业完善高企申报资料。组织专家对第二、第三批高新技术企业推荐上报资料评审,提高高新技术企业申报质量。推进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工作,力争我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数在全省排名进入第12位以内。
4.持续推进创新基地建设。制定印发《淮北市关于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实施意见》,做好政策的宣传解读、贯彻落实,完成2家省联合共建学科重点实验室、3家省重点实验室建设任务书签订工作。启动市级创新平台备案认定工作,拟认定市级创新平台20家。落实省科技厅《安徽省企业研发中心备案认定工作指引》,开展创建安徽省企业研发中心潜力企业调研摸排,拟培育创建省企业研发中心3家。
5.持续加强科技项目工作。做好今年推荐的省科技计划项目的跟踪服务工作。完成市科技项目管理办法修订工作,拟定《淮北市产业扶持政策清单(科技)项目管理实施细则》。启动市级科技计划项目征集、评审及计划下达。加强在研项目管理,按时完成到期项目结题验收工作。
6.持续加强科技强农工作。推进专业性科技特派团建设,完成科技特派员绩效评估工作。深入开展科技特派员服务调研工作,及时详实掌握科技特派员科技服务工作开展情况、取得成绩、存在问题,筛选工作基础扎实、管理规范的科技特派员工作点,加强重点培育、指导,做好省科技特派员示范点推荐工作。依据《淮北市科技特派员管理办法》和《淮北市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项目管理办法》,启动市级科技特派员绩效评估、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项目评审工作。
7.持续加强科技人才工作。做好“人才飞地”项目评审立项、外专项目征集推荐、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项目凝练等工作。支持“双链融合”专员开展科技帮扶工作,落实“双链融合”专员工作经费。推进科技专家库建设,加强科普宣传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