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淮北市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第0037号提案《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的答复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市科学技术局 发布时间:2024-07-25 16:18 字号:

尊敬的李红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的提案,局党组高度重视,组织人员进行了认真研讨,一致认为您对我市科技成果转化现状的分析客观实际,提出的关于“强化基础应用研究,健全成果转化机制,推动项目集聚发展,加强服务体系建设”等4个方面的建议科学合理、切实可行,我们将把您的建议应用到成果转化实践中去。现就提案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办理情况

(一)强化基础应用研究。通过强能力、创机制、抓服务多措并举,引导企业加强基础应用研究,锻造产业转型升级发力点。

一是引导企业制定研发战略。在制定市科技创新规划时,充分听取和了解企业创新需求,共同凝炼科技创新的重点领域和前沿方向,引导各类企业开展基础应用研究。鼓励和支持企业强化基础应用研究的前瞻布局和长远谋划,不断开拓新兴市场,淮北合众机械有限公司通过与高校产学研合作,从传统的机械制造到高端装备制造,再到智能化生产不断转型升级,摆脱了传统制造业的桎梏,连续三年平均新增产值达到45%,预计2023年年产值将达到2.5亿元。

二是引导企业加大研究投入。修订《淮北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完善市级科技计划项目支持方式,聚焦问题导向,面向行业共性技术难题和我市主导产业发展面临的关键核心技术需求,靶向实施科技计划项目,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拉动全社会研发投入27.23亿元,全省排名第8位。

三是鼓励和支持企业打造科技创新平台。落实《淮北市扶持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在淮创新创业实施细则(试行)》《关于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实施意见》,建立“项目+人才+平台”人才培育模式,鼓励企业创新平台提档升级,为企业基础应用研究夯基筑台,集聚创新资源,建成省重点实验室5个,省企业研发中心15个,市级企业研发中心36个,2024年培育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10个,引育科技人才800余人。累计选派科技特派员430名,对接服务308个行政村(涉农社区),实施产学研项目15项,开展培训活动350余次、培训农民9500余人次,让技术和成果在一线落地转化。

四是建立科技成果评价体系。市科技局正在着手起草《淮北市科技成果评价办法》,按照技术、经济、社会、文化价值等方面,邀请相关专家和第三方机构参与,对科技成果质量、贡献、绩效进行综合评价,为引进科技成果落地转化、投资转化项目等决策提供参考。

(二)健全成果转化机制。以贯彻落实《淮北市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行动方案》为重点,不断完善转化工作机制。

一是成果转化平台加速建设。大力推进技术转移体系建设,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淮北分中心、安徽科技大市场淮北市场、安徽大学淮北技术转移中心等3个高水平服务机构先后落地,全面对接徐州市科技局开展结对合作帮扶,推动江苏省淮海产业技术交易中心在淮北建设网络服务站,与科易网科技有限公司和中国矿大(杜集)技术转移中心正在洽谈中。引进上海麦腾永联众创空间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来淮北运营科技企业孵化器,帮助相山区、杜集区矿山集电子产业园和段园镇科技企业孵化器等招引优质孵化平台,为科技成果转化搭建平台。

二是拓展市校合作广度深度。结合淮北市主导产业需求,在先进高分子结构材料、新能源、绿色食品、人工智能和生物医药等领域,与上海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安徽中医药大学等省内外40余所高校院所,围绕联合开展科技创新平台、技术转移中心、中试基地建设和人才培养等开展多领域、多形式战略合作。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联合实施“鲲鹏计划”,高新区引进北京科技大学院士团队来淮成果转化,进一步推动市校深度合作,积极招引优质科技成果在淮北落地转化。市校联合共建创新平台28个,2024年上半年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275项,交易额达14000万元。

三是科技成果转化提速增效。督促淮北师范大学按照省政府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要求,制定赋权改革措施,鼓励职务科技成果落地转化。举办安徽“双创汇”走进淮北科技成果转化春季专场对接会等活动,开展10余次“小分队式”对接,畅通企业与专家交流渠道,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成效。我市科技成果转化经验在科技部、省科技厅等网站和内部刊物分享。2024年,完成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81.74亿元,同比增长167%;输出技术成交额64.17亿元,同比增长434%;新增产学研合作项目275项。

(三)推动项目集聚发展。

一是优化成果转化政策。加强顶层设计,强化精准施策,出台《淮北市扶持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在淮创新创业实施细则(试行)》《关于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实施意见》《淮北市“人才飞地”管理办法》《淮北市科技创新券管理办法》等系列科技政策。其中,对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来淮北创新创业的,分5档予以150万元到2000万元不等支持,吸引高层次科技人才来淮北就地转化科技成果;开展市重点实验室、企业研发中心和产业研究院等市级科技创新平台认定和绩效评价,对绩效评价优秀等次的,分别给予一次性20万元、20万元、50万元奖励,促进科技成果源头供给和转化;对企业购买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在淮北转化的,给予实际支付金额20%补助,最高不超过100万元。2023年以来招引培育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24个,新建市级创新平台36个,濉溪县经济开发区在南京建立“濉溪(南京)科创中心、在上海建立“濉溪驻沪人才工作站”,相山区在上海市松江区成立“沪淮科创协同中心”,高新区在南京建立科创中心;明美新能源、龙溪生物、路特威、相王网络等企业在南京、合肥等地建设人才飞地。

二是聚焦主导产业发展。围绕汽车及零部件、新材料、新能源、高端绿色食品等产业需求,走访重点企业,开展项目调研,组织引导企业申报省市科技项目。建立市级科技项目库,入库企业28个;组织凝练省级科技重大专项6项,以市政府名义向省科技厅推荐3项;邀请省科技厅资深专家来淮开展科技项目管理专题培训班,各在研项目责任人、各级科技管理部门业务骨干、科技库专家70多人参加培训。组织业务专家对20212022年度市级科技重大专项进行验收和中期评估,协同市财政局开展项目管理和财政资金使用绩效评估。高新区与北京科技大学拟投资引进院士团队来淮转化成果,股权架构正在商谈中。

三是推进中试基地建设。淮海实业发展集团、中南大学、中钢设备有限公司三方共同在淮北市建设煤矸石制备新型胶凝材料安徽省产业创新研究院,加快推进在研项目中试进度,实现煤矸石资源化利用,引领支撑煤矸石固废资源化产业技术进步。临涣化工园区中试基地以技术转化的市场化运营与科技创新为导向,推动高端化工产品、专用化学品、化工新材料等化工产业的技术提升与发展,预计8月初步具备中试条件,届时将吸引高校院所项目来淮中试孵化,为淮北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四)加强服务体系建设。

一是推进技术转移体系建设。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淮北分中心、安徽科技大市场淮北市场、安徽大学淮北技术转移中心等3个高水平服务机构先后落地,全面对接徐州市科技局开展结对合作帮扶,推动江苏省淮海产业技术交易中心在淮北建设网络服务站。引进上海麦腾永联众创空间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来淮北运营科技企业孵化器。高新区与北京科技大学合作引进院士团队来淮转化科技成果。

二是强化科技金融融合发展。组建淮北天使基金,实施金融支持科创企业“共同成长计划”。建立淮北市科创企业“白名单”和“人才贷”企业库,入库企业613家,截至目前共为54家企业“人才贷”融资2.19亿元。出台《淮北市科技创新券管理办法》,支持企业创新服务需求。

三是支持技术经纪人队伍建设。每年组织企业技术人员参加省科技厅举办的技术经纪人培训班,培养一批懂技术、懂法律、懂市场的复合技术转移人才,截至目前,我市共培养技术经纪人21人,初级18人 中级3人。

四是推进孵化载体技术转化。将成果转化、法律咨询、创业辅导、投融资等内容孵化载体绩效评价指标,为技术转移转化提供全链条服务,2023年以来,我市孵化平台转化科技成果135项。

二、存在问题和困难

目前我市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仍然存在一些短板弱项和实际困难。一是资金持续投入力度不够。我市企业体量较小,对科技成果转化风险承载能力较低,企业不愿、不敢过多投入基础应用研究。金融对科技成果转化支持不够,缺乏市场急需的风险投资基金。政府投入仅限对购买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给予支持,而技术开发项目暂未覆盖。二是转化评价体系尚不完善。现行科技成果转化是双方协商定价,由于双方对市场前景、合作条件、未来产生效果等理解不同,往往造成对价格和价值理解严重偏离,出现重大分歧,导致成果转化缓慢甚至失败。三是成果转化服务环节薄弱。科技成果形成现实生产力一般要经过中试试验环节,但中试批量少、风险大、效益差。我市企业普遍不具备中试试验条件,产品开发能力差,科技成果商品化难度较大。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企业需求是科技成果转化的源生动力,以“双倍增两清零一提升”为契机,强化企业的科技意识,鼓励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进行基础应用研究,支持企业研究、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

(二)持续发展完善技术市场。一是建立技术信息网络,使企业方便的利用信息网络捕捉到科技信息、技术商品和专家人才信息。二是规范技术市场,建立一支严格的技术评估、项目评审专家队伍和评估规范,避免技术市场鱼龙混杂。

(三)不断壮大技术经纪人队伍。针对企业无法准确凝练技术需求,甚至出现方向性错误,使专家无法精准把握企业需要。培养一批高素质懂技术、懂市场、懂法律、了解市场会经营的技术经纪人队伍,为技术供需双方提供可靠的中介服务,保证双方有效合作和应有合法权益。

(四)着力加强中试基地建设。加快临涣化工园区以及淮海实业集团等领军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共建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基地等,对国家、省级科技重大专项和重点研发计划等优秀项目进行概念验证以证明其可行性,然后中试熟化,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促使科技成果快速走向市场,实现产业化生产。

 

办复类别:B

联系单位:淮北市科学技术局(外国专家局)

联系电话:05613895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