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新闻联播】中国(安徽)科交会:创新链产业链“相望又相见”
4月28号下午,第三届中国(安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交易会在合肥圆满落幕,这场为期三天的科技盛会,让创新链产业链“相望又相见”,激发新动能。
第三届中国(安徽)科交会以“科技打头阵 创新赢未来”为主题,大会规模、展示成果以及参展单位的数量都创了历史新高。作为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交盛会,本届科交会吸引了C9全部高校、44所双一流高校以及110多家院所参会参展,华为、科大讯飞、中科曙光等一大批科技领军企业也悉数亮相,会上有意向在安徽转化落地的成果1459项,其中省外成果占比高达77.5%,主要来自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广东等地。
北京大学项目管理协会主席 马鑫:看到了很多很优秀的成果包括很多很高精尖的,同时我们也带过来我们多模态空间操作系统,也是推动互联网的升级升维,相信未来大家能够在自己的手机、平板电脑或者其它的硬件当中能够看到一些更多的3D的信息。
中科曙光安徽分公司 存储产品经理 张健:总共有三款产品,第一款是我们先进的一个算力服务器,第二款就是我们整体的液冷的数据中心,第三款就是我们存储,目前存储在国内也是占据很高的一个市场占有率。
从人工智能到量子计算,从生命科学到低空经济,数千项科技创新成果集中展示,其中近30%为全球首发,为了让这些创新成果更好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本届科交会提前梳理了1600多项技术需求、筛选了900多项可落地的科技成果,并在科交会期间,分主题举办了10场专项对接活动,取得了丰硕成果。在大科学装置衍生成果路演对接活动中,程式化生物样本智能冻存装置及其产业化等6个成果转化项目进行了集中签约;在新能源汽车及智能网联汽车科技招商对接会上,来自科研机构、整车及零部件企业、金融机构等多方代表,聚力推动技术需求与市场应用精准对接;在知名高校高水平成果路演活动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8所省外知名高校代表更是带着9项“硬核”科技成果登台路演,吸引了大批投融资公司、各地市科技部门、孵化器、企业与他们进行了深度洽谈。
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主任 刘庆:合肥在过去很多年都是在引领全国的创新,特别是产业的创新,这一次我们带来了一些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我们的专业研发载体,我们投资的一些重点项目的研究成果,希望到安徽,到合肥来落地。
安徽丰原集团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 徐彪:对企业来说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获取新技术的一个渠道和场所,非常好,丰原集团跟中科院宁波材料所也有一个签约。
东北科技大市场 执行总经理 傅玛:有幸参加了我们的第三届的科交会,安徽在整个科技的发力上是科技加金融加人才,加上整个服务生态的总体赋能,我们会和安徽在高校院所和科研单位之间,包括我们这种成果转化的互联互通 。
本届科交会初步对接成功项目400多项,对接金额首次突破1000亿元。在安徽良好创新生态培育下,这些成果必将加速转化,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复旦大学教授 郑立荣:在我们整个的大学成果落地安徽是做得非常好的,科交会最亮的成果在这里来展出来交易,这也是全世界成果转化很好的一种模式。
中国工程院院士 刘文清:这一次科交会做得是非常非常之好,给科技成果的持有人和咱们的需求方,比如说企业提供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可以使一些高新的科研成果能够跟企业迅速地对接起来。
中国国际人才交流中心 副主任 夏兵:在这个平台上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安徽把区位优势、科技创新的资源发挥得特别地好,呈现了大的吸引力,我也希望这个平台持续做好,不仅是中国(安徽)科技成果交易的平台,也成为世界科技成果交易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