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科学技术局2025年工作安排
一、2025年主要目标
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完成全社会研发投入28亿元以上,研发强度2%以上;培育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00家;招引培育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8个以上;技术合同成交额150亿元,产学研合作300项;申报省重点实验室等省级科技创新平台3家以上;认定市级科技创新平台20家。
二、2025年重点工作
一是持续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创新方式方法,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持续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常态化,结合重点节庆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推进“党建引领 四心助力”科技党建品牌建设,不断增强全体干部综合素质能力。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和科技工作的有机融合、有效推进。
二是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协同市深改办建立全市科技创新统筹工作机制,推动设立科技创新工作专班。针对科技招引、科技项目、创新主体培育、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平台及高等研究院建设等方面,制定工作方案,细化工作举措。草拟《淮北市科技创新进步条例》,配合市人大做好条例出台有关准备工作。2025年,落实改革项目3个以上。
三是持续加大科技招商与孵化培育。加快推进科技招商融入全市招商引资工作,制定《淮北市科技招商工作实施方案》,让企业招引、项目落地、平台搭建、人才引进同步进行。新建一批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孵化载体,加快国家东部技术转移中心相山孵化器落地建设,筹备建立我市孵化载体联盟,引进专业孵化运营机构来淮运营孵化器,形成覆盖科技创新全链条的科技服务体系。
四是持续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深入实施《贯彻落实<安徽省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实施方案>重点举措》。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立高新技术企业、领军企业培育库,持续推进科技型企业培育认定工作。结合“专家企业行”开展走访调研活动,深度挖掘企业需求,结合我市主导产业布局,组织开展省、市科技项目申报征集工作。2025年,完成全社会研发投入28亿元以上,研发强度2%以上,培育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00家,评价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400家,计划滚动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50项以上。
五是持续加强科技人才引育。进一步落实《淮北市扶持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在淮创新创业实施细则(试行)》,明确各县区、园区招引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任务。2025年,招引培育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8个以上。支持优质企业联合沪苏浙高校院所等共建“人才飞地”、研发平台,建立研发在外、转化在淮的互惠互利合作模式。
六是持续优化产业政策扶持。发挥市县(区)联动协同作用,围绕区域内产业重点,差异化系统性设置科技领域产业扶持政策,出台《淮北市产业扶持政策清单(科技创新)实施细则》、《淮北市科技计划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落实“共同成长计划”主体责任,加大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贷款投放力度,拓展企业融资渠道。2025年,拟兑现扶持资金3500万元。
七是持续加快科技创新平台提档升级。实施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和新型研发机构培育提升行动,支持淮海实业集团公司联合中南大学争创安徽省矸石基新特色产业创新研究院,加快弥补我市特色产业创新研究院的空白。2025年,申报省重点实验室等省级科技创新平台3家以上;认定市级科技创新平台20家。加快推进安徽高等研究院淮北分院实体化运行,联合市委编办落实机构编制审批,组织开展企业进高校、高校入企业“双向奔赴”活动,做好校企联合科研与人才培养项目的征集遴选和保障服务工作。
八是高效推进科技成果应用转化。发挥高校与企业间的联系作用,加强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省内外高校院所工作对接。实施有组织的科研对接活动,通过徐州产业技术研究院对接徐州市合作的58所高校资源,为我市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扩大合作圈,积极开展“双创汇”走进淮北、“企业高校行”活动,加强对产学研活动的跟踪问效。加快科技服务平台建设,鼓励县区、园区对接高校和知名科技服务机构来淮共建科技服务分支机构。